算算已經將近四年沒來安平古堡了,平時當「文化宅男」慣了,昨早終於心血來潮背著相機,來到了安平。可能是我真的太久沒來了,差一點找不到大門,才知道原來的出口變成了入口。可是令我有些納悶的是,安平古堡什麼時候多了一條「護城河」?
這條護城河還成了天然圍牆…(只要你跳得過這條河就可以免費入場了,不知是哪位天才的創意?)…話說我幹嘛想著跳河的事啊?我是守法的台南市民,出門都有帶身分證,市民不就可憑證免費參觀古蹟…。
確實地貌有了些許改變,舊的安平圖書館大樓拆除了,騰出來的空地也的確讓一級古蹟有了較佳的視野與地景,而原來的「安平稅務司公署」也搖身一變,改裝成了「熱蘭遮城博物館」。
令我感到興奮的倒不是裡面的展示,而是改裝後雖然內部空間變得更狹窄局促,但是把原來四週的迴廊還原了,因此也讓我們可以直接近距離欣賞到真正的一級古蹟──「台灣城殘蹟」。(照片下一篇刊出)
原本高不可攀的「熱蘭遮城」外城南牆,這一面僅存完整的城牆只能仰觀,現在可以站在迴廊上近眺,這種感覺是以前沒有過的感動。(可是我發現似乎許多遊客並不怎麼對它有興趣…)
博物館以「熱蘭遮城」為主題,真正目的為了呼應這面城牆,以及市政府多年來考古研究經營的成果展示,立意確實值得嘉許,只是受限展示空間之局促,繞一圈短短十分鐘不到時間,如何讓遊客留下深刻印象,確實事件不簡單的任務。
而初次參訪,最令我感到新鮮的是那把「鐵剪刀」(又稱「壁鎖」),應該算是「鎮館之寶」吧!(其實以前我很想去收購一把來收藏……)
比照起前身「永漢民藝館」之民間收藏主題,或許「熱蘭遮城博物館」的轉型是正確的,但是如何在有限空間中,使遊客在短暫的參訪行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,應該還有思考改善之處。真的,空間局促確實是一大瓶頸,殊為可惜!
(熱蘭遮砲台,沒錯!)
(熱蘭遮城護城河?)
(視野不錯,很有氣勢!)
(從北面迴廊可以近距離眺望熱蘭遮城城牆)
(入館之第一幕大航海印象)
(船是不是沉了?...想起了宋克長官...咦!望遠鏡呢?)
(太空隕石?...好有創意...)
(航向大員島...)
(發現熱蘭遮城...)
(還有大員市鎮...)
(「鎮館之寶」現身...)
(很想也收藏一把...)
(模仿城堡內部情境,非常逼真...感覺不錯!)
(這是洞穴嗎?...不大懂!)
(長官公署)
(考古遺址?)
(視覺效果不錯!)
(仿考古坑,很多遊客以為是地下室...)